新闻动态
让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老师成长为丰富的、自足的自己
日日新的阅读课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课?
日日新大语文体系中专门设有阅读课,阅读难道不是在家里就能完成的吗,为什么还需要专门开设一门课?这门课怎么上,又能带给孩子什么帮助?李娟老师来答疑解惑啦!一起来系统地了解日日新阅读课。
奇怪,为什么不同年级名字不一样呢?
因为不同年级,阅读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的重点不一样呀。
比如一年级儿童文学课的独特性目标是让孩子喜欢阅读,让孩子充分体验阅读故事过程中的惊喜与快乐。
而整书阅读的独特性目标则是帮助三年级的孩子们顺利完成阅读阶段性的能力跨越,能够喜欢并学习基本的整书阅读技巧。
高年级的人文阅读独特性目标则是带领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人文、历史、哲学的思想精髓,让他们深入挖掘、体会和探究人类整体性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
天啊,听起来这么复杂,孩子们怎么学呢?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绘画、互动讨论、编写故事是课程的重点,孩子们会在老师故事讲述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问来深入思考绘本的内容,同时,根据故事的主题进行故事续编、改编等自由绘画创作。
一年级绘本创作
对于中年级孩子,在课堂中保持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进入整书本身的乐趣是关键所在,孩子们会进行绘画、小组讨论分享,和老师在各种比喻与想象中的情节里进入文本故事,共同揣摩和感受故事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
三年级整书阅读课
而对于高年级孩子,课堂讨论、自己上台讲解做老师和戏剧表演则是他们的优势。他们已经具备了调动自己抽象思考的能力,自己引用自身经验理解、解释特定抽象主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多年的上课经验总结老师的授课思路并实践出来,并且他们还可以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五年级课本剧《晏子迟到》
三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理解这些有深度的文章困不困难呢?
如果他们自己来理解,一定是有困难的。三年级的孩子自己读文章,大多数停留在复述故事内容以及对故事主题有表面性感知的阶段。但是老师会通过各种比喻性问题和联结性问题帮助孩子深入理解。
能不能举个例子呢?
A:好的。我们举个《快乐王子》的例子吧。
快乐王子和小燕子之间一求一答是文章的精彩之处,王子的所求和小燕子所愿意做的事情是有层次之分的,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改变的,这些改变又可以看出小燕子的心一次又一次微妙的变化,可是对于孩子们,怎么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呢?
我们会用一个孩子的学校生活经历举例,一一对应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情节——老师是快乐王子,而某个学生是小燕子,老师在每一个课间一次又一次请求学生帮自己去做事,看看学生是怎么反应的吧。这样一问一答就形成了课堂一幕小话剧,话剧的对话和结果都需要一一对应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反应。
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
“为什么某个学生不去帮忙?”
“为什么第二次还要去帮忙?”
“为什么后干脆不出去玩了,决定要永远给老师帮忙?”
话剧演完,孩子们的问题讨论完,王子与小燕子之间彼此微妙的内容诉求和情感变化自然而然地清晰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我猜想孩子们课堂上表演和想对白的时候肯定特别积极。那这么说来,咱们人文阅读课所阅读的内容就是文学性的小说么?
A:不,不仅是这样。
对于中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更适合这类幻想和童话的小说作品,这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并且容易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但是针对高年级孩子,这类小说就显得单薄了一些,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能力进行抽象性思考,喜欢更高难度、有思维挑战性的话题,因此我们会加入历史和哲学的内容。历史的文本我们选择故事性更强,同时带有丰富文学性特征的历史文本,让孩子在更加现实的领域内思考和分析人们的不同选择。
而六年级我们的文本选择更贴近哲学,带着孩子经由文学性的作品思考抽象性的哲学问题,同时辅以相对比较严谨的哲学作品片段加深孩子对于某些话题的讨论。这些更加现实和更具挑战性的话题让孩子一直以来具有优势的想象力可以更加专注、深入和理性,享受思考的愉悦。
高年级学生可以很熟练地运用阅读策略,进行互动阅读
听起来特别的好,但是作为成年人我有个担心,这些内容与孩子的应试会不会矛盾呢?孩子在这样特别开放性的问题训练下会不会影响考试的发挥呢?
A:您这个问题特别好,这也是学校在设计这门课时须要思考和选择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协调我们的目标和孩子的应试能力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这门课当中做一个怎样的取舍选择呢?
在中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充分地理解基本阅读能力对于孩子未来思考、分析、批判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课堂上会有一半的时间在协助孩子了解和锻炼包括信息提取、总结归纳、人物分析等基本性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带领和引导孩子分析主人公动机、情感以及主题。这些也是我国目前小学同年龄段阅读测试的重点。
除此之外,借由我们所选择的,主题更加多元和深入的文章,带领孩子们超越测试,进入到人格培养的领域。而高年级中,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后者,借由他们已经锻炼出来的阅读能力进行更深的思考和分析。虽然看似没有训练考试,但我们会在研究考题的基础上,有侧重性的引导孩子超越测试,回归阅读的本旨。
这门课是一门指向未来的课程,指向成年以后的他们,也指向人类社会的未来。如果说考试是一棵树,在六年里你会看到它慢慢成熟,那我们的阅读课就还是一粒种子,六年里,也会一直是一粒种子,持续学下去,讨论下去,思考下去,你会看到有一天,在孩子长大后渐渐地发芽、缓慢地长大。长大后也势必经历风霜雪雨,如果能够挺过这一切,将会支持着这个人跨过更多的坎坷,终将强大。